
新聞詳情
電池回收難過環評關
對于未來幾年動力電池報廢回收行業的發展,張瑩介紹,有研究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年累計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0年鋰電池回收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156億元。至2023年,報廢量將達到101GWh,約116萬噸。根據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動力電池或在2018年迎來首批退役潮,未來三年將會快速增長。
正是看到這樣的前景,盡管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仍有很多難題待解,依然吸引了不少資本加入,再加上如郭杰所說,環保部已經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拆解企業不需要特殊資質,也就是說這一行業對所有企業開放。因為沒有資質門檻,很多資本紛紛涉足這一領域。
但有機遇并不意味著一帆風順,盡管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行業對企業資質沒有特殊要求,但由于這一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新建企業要想通過環評關難度很大。舉例來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者就告訴,北京市新能源主管部門領導曾明確表示,在北京范圍內將不設立動力電池的報廢回收拆解機構。郭杰也表示,在北京市的相關規劃里,北京新能源汽車淘汰下來的動力電池將全部用于儲能,不做報廢拆解處理,然而由于早期電池包性能較差,梯次利用率并不高。
據了解,現在動力電池報廢回收行業多采用濕法冶金工藝處理動力電池,但由于這種工藝來源于重污染的化工行業,因此很難被京津冀等對環評要求極高的地方接受。而動力電池包屬于第九類危險品,按照相關規定其運輸又應符合危險品運輸的相關規定,無形中增加了成本,這就加劇了動力電池包的回收拆解難度。同時,動力電池的回收拆解雖然不需要特殊資質,但因為動力電池屬于危險廢棄物,企業要想對其進行報廢拆解再利用,需要有危險廢棄物回收許可證,這一許可資質的取得也并不容易,在技術、設備和環評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
郭杰介紹,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嘗試用物理方法處理動力電池,將廢舊電池包采用物理方法拆解成原始材料,再分別回收利用,由于這種方式不涉及化學處理,因此能拿到環評許可。但郭杰也表示,要建設一條年拆解回收能力在3000噸左右的生產線,需要3000萬元的資金投入。另外,也有業內人士對純物理法回收拆解動力電池的方法表示懷疑,認為不經過化學處理很難將已經混合在一起的各種化學材料完全分離。
上一新聞:各種機械設備拆除方案
下一新聞:談談廢品回收與環境保護的關系